欢迎光临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官方网站 简体中文 ENGLISH

benkeshengpeiyang

本科生培养

首页 > 学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自动化专业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6-30点击次数:

自动化专业2020版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一、专业发展

本专业始于1978年创办的“轻工自动化”专业,1985年两校合并更名为“电气技术”专业,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电气技术”专业更名为“自动化”专业。目前下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两个专业方向。

自动化专业是湖北工业大学主干特色专业之一,2013年在本校率先进入一本招生,2019年申请专业认证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2020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备案,开设有自动控制原理等留学生课程,教育工程化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本专业师资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18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校企共建电能质量检测及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特种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及“湖北省电网智能控制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专业坚持学校“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自动化及其相关控制领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适应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智能制造、信息、公共管理等行业领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工程应用及管理、产品研究与开发、装备制造与维护等工作,成为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业务骨干或中高级管理人员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与肯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4%以上。

目前,本专业将通过新型基础建设,紧紧抓住第六次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契机,升级传统工业体系,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实现赶超、跨越式的发展。

二、产业行业背景分析    

2.1 新形势下湖北省战略与经济地位

湖北省处于我国地理中心,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沿线经济带,地理优势明显;西有成渝城市群,东有长三角城市群,南有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北有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处在在我国两个重要的国家级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交汇处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中制订的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湖北省从2011年位列全国省级层面第十一位,突破了2万亿3万亿4万亿的关口,截止2019年前来到了第七位

2.2 自动化与“新基建”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年4月,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自动化专业与“新基建”中七大领域密切相关的领域有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进一步验证自动化就是“万金油”。

2.3 行业发展态势

自动化是指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造性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的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点,对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迅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自动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然而它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展望自动化的未来,它的一些发展方向比较明确,首先,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机器人技术将会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机器人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装置。其次,自动化技术将会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有所发展。虚拟现实具有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所用到的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长远的发展。另外,航天和军事将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军事技术和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也是各国相互竞争比较激烈的方面,特别是飞机、导弹、航天飞机技术,而这些装置的发展都是需要以自动化技术来支撑的。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自动化技术还有很多的发展方向,例如智能交通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告诉列车的发展等等,总之,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是多元化的,它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近年来,与自动化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总体来说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职业: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

三、人才需求市场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国家、省、市政策和人才待遇分析,本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向好,需求强劲。

3.1 国家战略层面“新基建”政策直接受益

自从2018年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新闻发布会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提出了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2 就业一直处于前列

近几年来,本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率(含研究生录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7年96.72%,2018年97.37%,2019年94.64%,高于学校其他专业。同时,就各高校总体就业情况分析,本专业也属于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

1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

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包括工业企业、装备制造行业、信息技术支撑类行业等。

2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

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以本科生为主,相关科研机构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较旺盛。

3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兼顾理论与实践,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薪资处于第3位,专业优势非常明显。

 

第二部分  培养规格与标准

一、专业代码、学制、学位

专业代码:080801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

 

三、专业培养特色    

自动化专业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技术为主要手段,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行业、各部门中的应用。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

本专业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发展规划,服务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等行业,设置通用性强、适用面宽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学校“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信息、公共管理等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工程应用及管理、产品研究与开发、装备制造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适应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融会贯通数理基本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系统分析与建模、系统设计、系统运行、产品研发应用、项目实施管理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方案并有效实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工程素养):及时跟踪自动化和相关新拓展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熟练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的工程实践。

目标3(管理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能与同事、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够从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和经济等角度管理工程项目。

目标4(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技术素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组织和开展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目标5(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实现自我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五、毕业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本专业的12条毕业要求,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能支撑培养目标达成,通过理解毕业要求的内涵,将12条毕业要求分解为30个指标点,与指标点相对应建立了课程支撑体系,通过课程大纲、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落实了支撑关系

5.1 本专业毕业要求

为使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及其软硬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对控制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模与仿真、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设备、仿真软件和软硬件开发工具,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在多学科交叉与多方利益冲突环境下寻找合理的经济决策与工程管理方法。

12)终身学习:能够认识到自动化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5.2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相应教学环节支撑

本专业基于学校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于毕业要求的规定,根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进行能力要求的细化,按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期修订制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管理制度》、《自动化专业2014版培养目标修订调研报告》和《自动化专业2017版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调研报告》,制定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完整描述如1所示

1 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建模、仿真、设计和工程实现等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数理本质,能识别该工程问题的内在关系和制约因素,并具备恰当表述的能力。

指标点1.2掌握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编程仿真能力,并能够应用于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分析、设计和开发

指标点1.3具备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推导的能力,能够针对一个复杂控制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4:具备专业知识,用于推演和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对复杂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优化。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物理和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自动化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能基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对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论证

指标点2.3能够应用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检索并分析文献资料,从中获得问题的有效分析方法和可行性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及其相关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自动控制系统应用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工程实践中掌握并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指标点3.1能够在设计环节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优化传统设计,体现工程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2了解影响自动化领域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能够提出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3.3能够在解决问题方案的框架下,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软件或算法。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自动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及其相关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模与仿真、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软件开发、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针对实践内容确定研究目标,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方法,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并提取有效实验数据,针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解释。

指标点4.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信息综合研究,评价实验结果,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设备、仿真软件和软硬件开发工具,对自动化及其相关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自动化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能够针对自动化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仿真、调试、验证,开发、选择与使用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指标点5.2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对结果进行评价,并能够分析和理解工具使用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了解国家自动化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根据自动化专业领域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背景,评价自动化工程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了解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自动化实践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考虑社会、经济、法律、道德、民生等多方面因素约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和评价自动化及相关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理解自动化产品及工程项目运行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动化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指标点8.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8.2能够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理解并遵守自动化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多方利益诉求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冲突、妥协与协作。

指标点9.1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指标点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以及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团队工作的实施。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以口头、书面报告、设计文稿和陈述发言等形式清晰地表达自动化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自动化领域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能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技术行为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了解自动化工程领域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济决策与优化方法,并在方案制定和开发实施中体现出节约原则。

指标点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合理的对自动化工程的规划、实施及进度进行管理和安排。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够认识到自动化及相关工程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自动化技术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指标点12.2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能力。

 

5.3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培养目标归纳为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素养、管理与合作、人文素养、发展能力等五个部分。表2以矩阵图的方式给出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要点的支撑关系。

2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要点的支撑关系矩阵图

培养目标要点

 

专业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

 

 

3. 设计/开发

 

 

4. 研究

 

 

5. 使用现代工具

 

 

6. 工程与社会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 职业规范

 

 

 

9. 个人和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管理

 

 

 

12. 终身学习

 

 

 

 

六、专业核心及特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工程、现代电气控制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方向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运动控制、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技术

专业方向二,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方向: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双语课程:电路理论(双语)、人工智能导论(双语)

绿色工业课程:智能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实验

一流金课:电路理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金课)。

七、课程教学进程图



 


八、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矩阵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1.1

1.2

1.3

1.4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形势与政策

 

 

 

 

 

 

 

 

 

 

 

 

 

 

 

 

 

H

 

 

 

 

 

 

 

 

 

 

 

大学英语

 

 

 

 

 

 

 

 

 

 

 

 

 

 

 

 

 

 

 

 

 

 

 

 

H

 

 

 

 

大学语文

 

 

 

 

 

 

 

 

 

 

 

 

 

 

 

 

 

 

 

M

 

 

 

H

 

 

 

 

 

体育

 

 

 

 

 

 

 

 

 

 

 

 

 

 

 

 

 

 

 

 

 

 

H

 

 

 

 

 

 

军事理论

 

 

 

 

 

 

 

 

 

 

 

 

 

 

 

 

 

 

 

 

 

 

H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大学生就业指导

 

 

 

 

 

 

 

 

 

 

 

 

 

 

 

 

 

 

 

 

H

 

 

 

 

 

 

 

 

大学生创业基础

 

 

 

 

 

 

 

 

 

 

 

 

 

 

 

 

 

 

 

 

 

H

 

H

 

 

 

 

 

创新理论基础

 

 

 

 

 

 

 

 

 

 

 

 

 

 

 

 

 

 

 

 

 

 

 

 

 

 

 

 

H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H

 

劳育教育

 

 

 

 

 

 

 

 

 

 

 

 

 

 

 

 

 

 

 

 

 

 

H

 

 

 

 

 

 

C语言程序设计

 

H

 

 

 

 

 

 

 

H

 

 

 

 

 

 

 

 

 

 

 

 

M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

 

H

 

 

 

 

 

 

 

 

 

 

 

H

 

 

 

 

 

 

 

 

 

 

 

 

 

 

 

高等数学(一)

H

 

 

 

M

 

 

 

 

 

 

 

 

 

 

 

 

 

 

 

 

 

 

 

 

 

 

 

 

线性代数

H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

 

 

 

M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H

 

 

 

M

 

 

 

 

 

 

 

 

 

 

 

 

 

 

 

 

 

 

 

 

 

 

 

 

场论与数理方程

H

 

 

 

M

 

 

 

 

 

 

 

 

 

 

 

 

 

 

 

 

 

 

 

 

 

 

 

 

工程图学(三)

 

H

 

 

 

 

 

 

 

 

 

 

 

 

 

 

 

 

 

 

 

 

 

 

 

 

 

 

 

大学物理(

H

 

 

 

M

 

 

 

 

 

 

 

 

 

 

 

 

 

 

 

 

 

 

 

 

 

 

 

 

物理实验(

 

 

 

 

 

 

 

 

 

 

 

H

 

 

 

 

 

 

 

 

 

 

 

 

 

 

 

 

 

工程经济学导论

 

 

 

 

 

 

 

 

 

 

 

 

 

 

 

 

 

 

 

 

 

 

 

 

 

H

 

 

 

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

 

 

 

 

 

 

 

 

 

 

 

 

 

 

 

 

 

 

 

 

 

 

H

 

 

 

H

 

 

专业概论

 

 

 

 

 

 

 

 

 

 

 

 

 

 

 

H

 

 

 

 

 

 

 

 

 

 

H

M

 

电路理论(一)

 

 

H

 

H

 

 

 

 

 

 

M

 

 

 

 

 

 

 

 

 

 

 

 

 

 

 

 

 

模拟电子电路

 

 

H

 

H

 

 

 

H

 

 

 

 

 

 

 

 

 

 

 

 

 

 

 

 

 

 

 

 

数字逻辑电路

 

 

H

 

H

 

 

 

H

 

 

 

 

M

 

 

 

 

 

 

 

 

 

 

 

 

 

 

 

微机原理及应用

 

H

 

 

 

 

 

 

 

H

 

 

 

H

 

 

 

 

 

 

 

 

 

 

 

 

 

 

 

信号与系统

 

 

H

 

 

H

 

 

 

 

H

 

 

 

 

 

 

 

 

 

 

 

 

 

 

 

 

 

 

自动控制理论(一)

 

 

 

H

H

 

 

 

 

H

H

 

 

 

 

 

 

 

 

 

 

 

 

 

 

 

 

 

 

电力电子技术

 

M

 

H

 

 

 

 

H

 

 

 

 

 

 

 

 

 

 

 

 

 

 

 

 

 

 

 

 

电机与拖动

 

 

 

H

H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M

 

 

M

 

 

 

H

 

 

 

 

 

 

 

 

 

 

 

 

 

 

 

 

 

 

 

过程控制工程

 

 

M

 

 

 

 

 

M

 

H

 

 

 

 

 

 

 

 

 

 

 

 

 

 

 

 

 

 

现代电气控制设备

 

 

 

H

 

H

 

 

H

 

 

 

 

 

 

 

 

 

 

 

 

 

 

 

 

 

 

 

 

计算机控制技术

 

 

M

 

 

 

 

H

 

 

 

M

 

 

 

 

 

 

 

 

 

 

 

 

 

 

 

 

 

专业方向课(模块)

 

 

 

H

 

H

 

 

H

 

 

 

M

 

 

 

 

 

 

 

 

 

 

 

 

 

 

 

 

军事训练

 

 

 

 

 

 

 

 

 

 

 

 

 

 

 

 

 

 

 

 

 

 

H

 

 

 

 

 

 

工程训练(二)

 

 

 

 

 

 

 

 

 

 

 

 

 

 

 

 

 

 

 

 

H

 

 

 

 

 

 

 

 

电子实践

 

 

 

 

 

 

 

 

 

M

 

 

 

 

 

 

 

 

M

 

 

H

 

 

 

 

 

 

 

电子实习(一)

 

 

 

 

 

 

 

 

 

M

 

 

 

 

 

 

 

 

M

 

 

H

 

 

 

 

 

 

 

电子实验-1

 

 

 

 

 

 

 

 

 

 

L

H

M

 

 

 

 

 

 

 

 

 

 

 

 

 

 

 

 

电子实验-2

 

 

 

 

 

 

 

 

 

 

L

H

M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实践

 

 

 

 

 

 

 

 

 

M

 

H

 

H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H

 

H

 

 

 

 

 

 

L

 

M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设计

 

 

 

 

 

 

 

 

 

 

 

 

H

 

H

 

 

 

 

 

 

M

 

M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H

 

 

 

 

 

 

 

 

 

 

 

 

M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M

 

M

 

 

 

H

 

 

 

 

 

 

 

 

 

 

 

 

 

 

智能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实验

 

 

 

 

 

 

H

 

 

 

 

 

 

 

H

 

 

 

 

 

 

H

 

 

 

 

 

 

 

生产实习

 

 

 

 

 

 

 

 

 

 

 

 

 

 

 

 

H

H

 

 

H

 

 

 

 

 

 

 

 

毕业实习

 

 

 

 

 

 

 

H

 

 

 

 

 

 

 

 

H

 

H

 

H

 

 

 

 

 

 

 

 

毕业设计

 

 

 

 

 

 

H

H

 

 

 

 

H

 

 

H

 

 

H

 

 

 

 

H

H

 

H

H

 

短学期

 

 

 

 

 

 

 

 

 

 

 

 

 

 

 

 

H

H

 

 

 

 

 

H

 

H

 

 

H

备注:(1)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的高低分别用“H(强)“M(中)“L(弱)表示;

2)表中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实习等;


九、毕业及获取学位条件

(一)毕业条件

1.学分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应修满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

2.成才综合分。主要对学生大学四年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评价,如该项测评分未达到合格条件,不予以毕业。由学工部负责成长成才综合分评测。

3.体育测试。修满规定学分,并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达到50分以上,否则以结业处理;

4.专业能力测试。专业能力测试包括通过赛链平台检查学生是否完成20-25个真实性或高仿真性项目,项目包括参与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自主确定课题的研究探索、研究性项目式课程实验、综合性专业课程设计或实验、项目导向型的短学期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同时也鼓励各学院实行中期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及毕业前专业核心能力测试,不占课内学分;中期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在第四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专业核心能力测试在第八学期进行。各专业的专业能力测试大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同课程大纲一起制定。

(二)获取学位条件

根据《湖北工业大学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了获得学士学位的基本条件:① 在校期间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② 修满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学分,成绩合格;③ 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大于等于2.2,且在校期间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或学校学位英语考试。

十、各类教学环节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类别

名称

学分

学时

周数

比例%

各学期计划学分

理论教学

通识教育必修课

35.5

728

 

27.2

10

9.5

7.5

5.5

0.5

1.5

0.5

0.5

学科基础类必修课

38

608

 

29.12

13.5

12

5.5

5

1

0

1

0

专业基础课程

21.5

344

 

16.48

0

3.5

6

9

3

0

0

0

专业必修课

14.5

232

 

18.01

0

0

0

0

9.5

5

0

0

专业选修课

15

240

 

4.6

0

0

0

0

2

9

4

0

通识教育选修课

6

96

 

4.6

1

1

1

1

1

1

0

0

理论教学小计

130.5

2248

 

100

2.540.5.5

26

20

20.5

17

16.5

5

0.5

理论教学周数

13.5

14

13

15

15

11

15

14

理论教学平均周学时

29.04

29.71

24.62

21.87

18.13

24

5.87

2.67

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

3

 

4

 

1

2

0

0

0

0

0

0

专业实践

13.5

 

13.5

0.5

1

4

2

2

2

2

0

综合实践

6

 

8

0

0

0

0

0

4

0

2

毕业论文(设计)

12

 

12

0

0

0

0

0

0

0

12

短学期实践

10

 

20

1

2

1

2

1

2

1

0

实践教学小计

44.5

 

57.5

2.5

5

5

4

3

8

3

14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

175

创新创业实践

5学分(创新型人才不少于8学分),

依据《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分计分办法》评定)

总学分

180

十一、教学活动安排表(详见附件1

1、理论教学活动安排表

2、实践教学活动安排表

十二、教学进程表

学期

教学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   军事训练    理论教学   考试    金工实习    电子实习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实践Φ实训 生产、认识实习 学年论文  #测量实习  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智能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实验   短学期实践 ×机动    =寒暑假

第三部分  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一、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与保障

本专业实验场所包括: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校性实验室)、湖北省现代制造工程训练中心(全校性实验室)、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校性实验室)、湖北省语言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校性实验室)、学校计算机中心(全校性实验室)以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等教学平台,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基本情况如下:

1)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承担全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总面积2300平方米,设备总数达2800台套实验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开设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实验以及部分设计性实验。经过持续多年投入,中心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工程实践相结合。中心为自动化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本专业人数约为100人,控制在1人/组,现有实验条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湖北省语言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语言学习中心隶属于外国语学院,总面积1193.6平方米是学生进行外语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学习与训练的专门场所,主要服务于学校本科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是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语言学习中心现有教学设备约400万元,各类实验室16间,能同时容纳约1300人学习,每年承担约25万生时的教学任务。语言学习中心还为学校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提供服务,如:学术讲座、竞赛培训、网络化考试、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录制等。自动化专业学生约100人,两个年级共需约0.6万生时,现有条件能满足教学需求。

3)湖北省现代制造工程训练中心

中心现有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5000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区,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数控网络编程室。拥有主要实习设备363台套,其中先进的数控设备30余台固定资产总值750余万元。该中心向自动化专业开设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每年约4000生时,现有条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4)学校计算机中心

专业学生学习用计算机主要由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机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房和学生个人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机房共946台计算机,其中基础教学实验室有5个(基础1、基础2、基础3、基础4、基础5)。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是全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承担全校统招本专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实验教学,同时为全校大型无纸化考试提供计算机考试服务。5个基础实验室面积1700m2,资产总值达300万。可同时供15个班级学生同时开展实验教学,每年实验教学课时达4000学时,接待学生人机时数259200。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房及相关实验室共315台计算机,其中学院仿真实验室机房115台,电气虚拟仿真实验室40台,CAD实验室40台,PLC实验室40台,单片机实验室20台,DSP实验室20台,EDA实验室40台,提供专业课程的上机实验条件。学生基本人均拥有自己的计算机,也可作为学习的主要工具。

5)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依托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中心MPS实训中心等开展专业实验教学及自主创新实践活动。

现有专业实验用房4291平方米,实验设备4524台件,设备总值1360余万元。专业实验2人一组,对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采取分组轮流实验的方式,每组学生不超过6人。学生的专业实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实验室在设备数量和功能上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蓝电科技活动中心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每年均会开展蓝电基础培训、蓝电杯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自动化设计大赛、创新和创业项目研究、日常教学培训等活动。

本专业为配合校企合作课程、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顺利实施,多年来与行业相关的多家用人单位共建了1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于这些基地开展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短学期实践等教学活动。

与企业合作严格按照企业产品开发工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实训,学生所学、所见均为实践标准,极大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

综上所述,教室数量充足、设备功能完好;在实验条件方面具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路理论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充足、完备,能够满足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与保障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6(其中任课教师27人、实验教师9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30%,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96%;任课教师中,35岁以下、36-45岁及46-60岁教师比例分别为7%、67%和26%;任课教师学位属于自动化类专业的有20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74%

本专业聘请了校外具有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行业背景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承担或参与本科教学有关环节,如专题课程讲座、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现场讲解和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等工作。近三年来,本专业聘任兼职教师20人,其中16人具有高级职称。

从本专业开设课程的情况来看,承担理论课程的专任教师有27人,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师共有36人。根据3年本专业开设课程的统计,每位任课教师承担的总理论课程数为0.7,总理论时为24.49,总实践课程数为0.17,总实践课时为2.83。上述数据显示,本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完全满足学生和课程的教学需求。

综上所述,本专业教师数量充足,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多人具有国外学习、访问与合作经历,多人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多人具有学术兼职,在同行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专业聘请了足够数量有本专业工程背景的兼职老师。这些素质高且热爱本专业的教师,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

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本专业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获得了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肯定,表明本专业教师能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为本专业本科生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4.2自动化系教师概况一览表。

4.2 自动化系教师概况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最高学位

职称

所学专业

毕业院校

本专业任教时间

1

付波

1973.04

博士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1997.07

2

廖冬初

1963.11

博士

教授

系统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1990.06

3

王淑青

1969.08

博士

教授

系统分析与集成

华中科技大学

1998.07

4

潘健

1962.09

教授

自动化

湖北工业大学

1984.01

5

王粟

1964.10

教授

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1989.01

6

张德津

1974.05

博士

教授

摄影测量与遥感

武汉大学

2017.05

7

曾亮

1980.11

博士

教授

系统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8

常雨芳

1980.03

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7

9

徐岸非

1981.09

副教授

电机与电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10

蒋云昊

1977.03

博士

副教授

电气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11

赵阳

1975.04

副教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湖北工业大学

1997.07

12

舒军

1973.05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

湖北工业大学

1994.07

13

王改华

1979.08

博士

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9

14

王云艳

1981.11

博士

副教授

摄影测量与遥感

武汉大学

2006.04

15

全睿

1984.08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7

16

王珊珊

1982.01

博士

副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18.12

17

蔡华锋

1978.11

硕士

副教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湖北工业大学

2005.07

18

汪繁荣

1979.05

博士

讲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武汉大学

2004.07

19

丰励

1982.01

博士

讲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1

20

徐光辉

1986.03

博士

讲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21

宋阿妮

1985.03

博士

讲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1

22

王娟

1983.10

博士

讲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2015.01

23

廖想

1984.08

博士

讲师

系统分析与集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10

24

权轶

1980.05

硕士

讲师

系统分析与集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9

25

徐操

1973.10

硕士

讲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1997.07

26

王慧

1981.12

硕士

讲师

电子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2006.07

27

詹云峰

1975.12

硕士

讲师

计算机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7

 

将以学科发展方向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学团队运行效率,配以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来培育结构合理、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在现有专业队伍基础上,督促在读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在本单位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

本专业教学管理监控体系由学校、学院两个层面组成,各管理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负责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调控、监督和评价。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为校级本科教学管理的常设机构,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设专门负责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学院的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本专业构建了由学院院长、学院教授委员会、学院教学督导组、主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和课程负责人组成的多层次教学管理机构。学院制定了本科教学监督机制、奖励制度,激励教学、规范管理。

 

第四部分  方案论证与预审核

一、培养方案执笔人

姓名

学科领域

职称

工作单位

常雨芳

控制科学与工程

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蔡华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二、培养方案的论证

姓名

学科领域/工作领域

职称

工作单位

廖冬初

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吴有生

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景光波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

高级工程师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叶小风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

高级工程师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三、培养方案预审核(学院审核)

姓名

学科领域

职称

职务

张晓星

电气工程

教授

院长

付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教授

副院长



附件1:教学活动安排表

    1. 理论教学活动安排表(注:课外学时包括课外实践或线上教学学时)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其中

各学期计划学分

备注

课外

实验

上机

1

2

3

4

5

6

7

8








2100001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6

 

 

3

 

 

 

 

 

 

 

 

Morals and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2100002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6

 

 

 

3

 

 

 

 

 

 

 

Chinese Modern History Compendium

210000305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14

 

 

 

 

5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100004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6

 

 

 

 

 

3

 

 

 

 

 

Marxist Philosophy

2100051002

形势与政策

2

128

64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Situation and Policy

2110001030

大学英语-1

3

48

 

 

 

3

 

 

 

 

 

 

 

 

Colledge English I

2110002040

大学英语-2

4

64

 

 

 

 

4

 

 

 

 

 

 

 

Colledge English II

2110003020

大学英语-3

2

32

 

 

 

 

 

2

 

 

 

 

 

 

College English III

2110237015

大学语文

1.5

24

 

 

 

1.5

 

 

 

 

 

 

 

 

College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2130001010

体育-1

1

32

 

 

 

1

 

 

 

 

 

 

 

 

Physical Education I

2130002010

体育-2

1

32

 

 

 

 

1

 

 

 

 

 

 

 

Physical Education II

2130009010

体育-3

1

32

 

 

 

 

 

1

 

 

 

 

 

任选(算作选修学分)

Physical Education

2130010010

体育-4

1

32

 

 

 

 

 

 

1

 

 

 

 

Physical Education

1070021010

军事理论

1

16

 

 

 

 

1

 

 

 

 

 

 

 

Military Theory

107002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190008010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6

 

 

 

 

 

 

 

 

1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1190009020

大学生创业基础

2

32

 

 

 

 

 

 

2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2010284010

创新理论基础

1

16

 

 

 

 

 

 

 

1

 

 

 

限选课在“创新创业类”算分

Fundamentals of Innovation theory

11900030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16

 

 

 

1

 

 

 

 

 

 

 

限选(算作选修学分)

Career Planning

1070023002

劳育教育

2

64

32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Labour Education

通识教育必修课小计

35.5

728

128

 

 

10

9.5

7.5

5.5

0.5

1.5

0.5

0.5

 







Ⅰ 工程技术类

1

16

 

 

 

1

 

 

 

 

 

 

 

 

Ⅱ 人文社科类

1

16

 

 

 

 

1

 

 

 

 

 

 

 

Ⅲ 经济管理类

1

16

 

 

 

 

 

1

 

 

 

 

 

 

Ⅳ 艺术美育类

1

16

 

 

 

 

 

 

1

 

 

 

 

 

Ⅴ 创新创业类

1

16

 

 

 

 

 

 

 

1

 

 

 

限选“创新理论基础”

Ⅵ 绿色工业类

1

16

 

 

 

 

 

 

 

 

1

 

 

 

通识教育选修课小计

6

96

 

 

 

1

1

1

1

1

1

0

0

 

注:总学分不低于6学分;各专业创新教育类课程不少于1学分;除了绿色工业专业必修课程外,各专业绿色工业选修课可选1学分。

 







2021002030

C语言程序设计

3

48

 

 

24

3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

C Languang Programming  Design

2067969020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

2

32

 

 

16

2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2120011055

高等数学(一)-1

5.5

88

 

 

 

5.5

 

 

 

 

 

 

 

 

Advanced Mathematics I

2120022055

高等数学(一)-2

5.5

88

 

 

 

 

5.5

 

 

 

 

 

 

 

Advanced Mathematics II

2120199025

线性代数

2.5

40

 

 

 

 

2.5

 

 

 

 

 

 

提前一个学期,满足电路要求

Linear Algebra

212002403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3

48

 

 

 

 

 

 

3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I

2120189025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5

40

 

 

 

 

 

2.5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2120037020

场论与数理方程

2

32

 

 

 

 

 

 

2

 

 

 

 

 

Field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al Equation

2010179020

工程图学(三)

2

32

 

 

 

2

 

 

 

 

 

 

 

将工程图学提前到第一学期

Engineering Graphics III

 

大学物理(三)-1

3

48

 

 

 

 

3

 

 

 

 

 

 

电气学院定制按照5+2执行

General physics III-1

 

大学物理(三)-2

2

32

 

 

 

 

 

2

 

 

 

 

 

General physics III-2

2120504010

物理实验(三)-1

1

16

 

16

 

 

1

 

 

 

 

 

 

Physics Expriment III-1

2120505010

物理实验(三)-2

1

16

 

16

 

 

 

1

 

 

 

 

 

Physics Expriment III-2

2022008010

工程经济学导论

1

16

 

 

 

 

 

 

 

 

 

1

 

自动化专业认证已按照学院编号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Economics

2021004010

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

1

16

 

 

 

 

 

 

 

1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eam Work

2021001010

专业概论

1

16

 

 

 

1

 

 

 

 

 

 

 

 

Specialty Introduction

学科基础类必修课小计

38

608

 

32

40

13.5

12

5.5

5

1

0

1

0

 






2023001035

电路理论(一)-1

3.5

56

 

8

 

 

3.5

 

 

 

 

 

 

 

Circuit Theorey I-1

2023002030

电路理论(一)-2

3

48

 

8

 

 

 

3

 

 

 

 

 

双语课程、经典原版教材

Circuit Theorey I-2

2023003030

模拟电子电路

3

48

 

 

 

 

 

3

 

 

 

 

 

 

Analogue Electronics Circuit

2023004030

数字逻辑电路

3

48

 

 

 

 

 

 

3

 

 

 

 

 

Digital Logic Circuit

2022033030

微机原理及应用

3.5

56

 

8

 

 

 

 

3.5

 

 

 

 

 

Introduction to Microcontrollers

2024001020

信号与系统

2.5

40

 

6

 

 

 

 

2.5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

Signals and Systems

2022001030

自动控制理论(一)

3

48

 

8

 

 

 

 

 

3

 

 

 

 

Control Systems

专业基础类必修课小计

21.5

344

 

38

0

0

3.5

6

9

3

0

0

0

 






2022022030

电力电子技术

3

48

 

8

 

 

 

 

 

3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22021035

电机与拖动

3.5

56

 

8

 

 

 

 

 

3.5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Drives

2022014030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3

48

 

6

 

 

 

 

 

3

 

 

 

 

Automat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Meter

2022013025

过程控制工程

2.5

40

 

4

 

 

 

 

 

 

2.5

 

 

 

Process Control Engineering

2022031025

现代电气控制设备

2.5

40

 

8

 

 

 

 

 

 

2.5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项目开发过程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Modern Elctrical Control Equipment

专业类必修课小计

14.5

232

 

34

0

0

0

0

0

9.5

5

0

0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专业方向1

 

2022023025

运动控制

2.5

40

 

 

 

 

 

 

 

 

2.5

 

 

 

Motion Control

2022002020

现代控制理论

2

32

 

 

 

 

 

 

 

 

2

 

 

 

Modern Control Theory

2022006020

智能控制技术

2

32

 

 

 

 

 

 

 

 

2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方向-专业方向2

 

2022004020

人工智能导论

2

32

 

 

 

 

 

 

 

 

2

 

 

双语课程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t

2022051025

机器学习

2.5

40

 

 

 

 

 

 

 

 

2.5

 

 

 

Machine Learning

2022052020

模式识别

2

32

 

 

 

 

 

 

 

 

2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

Pattern Recognition

专业方向选修课

 

2021032020

计算机控制技术

2.5

40

 

4

 

 

 

 

 

 

2.5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2022003020

运筹学

2

32

 

 

 

 

 

 

 

2

 

 

 

 

Operations Research

2022041020

数据库技术

2

32

 

 

8

 

 

 

 

2

 

 

 

 

Database Technology

202204202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32

 

 

16

 

 

 

 

2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2022008020

嵌入式操作系统

2

32

 

10

 

 

 

 

 

2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2022032020

楼宇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2

32

 

 

 

 

 

 

 

 

 

2

 

 

BuildingAutomationTcchnologyandapplication

2021071020

电气工程基础

2

32

 

 

 

 

 

 

 

 

 

2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21031020

开关电源技术

2

32

 

 

 

 

 

 

 

 

 

2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2022062020

机器人技术

2

32

 

4

 

 

 

 

 

 

 

2

 

 

Technology of Robot

2023006020

FPGA设计与应用

2

32

 

 

10

 

 

 

 

 

 

2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PGA

2022007020

自适应控制

2

32

 

 

 

 

 

 

 

 

 

2

 

 

Adaptive Control

2021076020

工业计算机网络

2

32

 

 

 

 

 

 

 

 

 

2

 

 

Industrial Computer Network

2023007020

DSP原理及应用

2

32

 

8

 

 

 

 

 

 

 

2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and Application

2021032020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2

32

 

 

8

 

 

 

 

 

 

2

 

 

PowerElectronicCircuitDesignandSimulation

2022053020

计算机视觉

2

32

 

 

 

 

 

 

 

 

 

2

 

 

Computer Vision

2022054020

智能优化算法

2

32

 

 

 

 

 

 

 

 

 

2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2022055020

数字图像处理

2

32

 

 

 

 

 

 

 

 

 

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022056020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

32

 

 

 

 

 

 

 

 

 

2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2022057020

智能制造技术

2

32

 

 

 

 

 

 

 

 

 

2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058020

大数据技术

2

32

 

 

 

 

 

 

 

 

 

2

 

 

Big Data Technology

2022059020

数字孪生技术

2

32

 

 

 

 

 

 

 

 

 

2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2022060020

智能语音处理

2

32

 

 

 

 

 

 

 

 

 

2

 

 

Intelligent Speech Processing

2022061020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2

32

 

 

 

 

 

 

 

 

 

2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专业选修课选修要求

15

96

 

 

 

0

0

0

0

2

9

4

0

 

 

 

    2. 实践教学安排表

 

课程性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其中

各学期计划学分

 

课外

实验

上机

1

2

3

4

5

6

7

8

 




1070031010

军事训练

1

2

 

 

 

1

 

 

 

 

 

 

 

 

Military Training

1130004020

工程训练(二)

2

2

 

 

 

 

2

 

 

 

 

 

 

原来的金工实习(一)

Engineering Training II

基础实践小计

3

4

0

 

 

1

2

0

0

0

0

0

0

 




2026101005

电子实践-1

0.5

0.5

 

 

 

0.5

 

 

 

 

 

 

 

 

Electronic Training-1

2026101010

电子实践-2

1

1

 

 

 

 

1

 

 

 

 

 

 

 

Electronic Training-2

2020609020

电子实习(一)

2

2

 

 

 

 

 

2

 

 

 

 

 

 

Electronic Practice I

2026102010

电子实验-1

1

16学时

 

 

 

 

 

1

 

 

 

 

 

 

Electronic Experiment-I

2026103010

电子实验-2

1

16学时

 

 

 

 

 

 

1

 

 

 

 

 

Electronic Experiment-II

2022613020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实践

2

2

 

 

 

 

 

 

 

2

 

 

 

原理论课改为实践课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and CAD practice

2023101010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1

1

 

 

 

 

 

1

 

 

 

 

 

 

Analogue Electronics Circuit Course Design

2023102010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设计

1

1

 

 

 

 

 

 

1

 

 

 

 

 

Digital Logic Circuit Course Design

2022101010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1

1

 

 

 

 

 

 

 

 

1

 

 

 

ProcessControlSystemDesignandExperiment

2022102010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1

1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专业方向1

Motion Control Design and Experiment

2022104010

机器学习课程设计

1

1

 

 

 

 

 

 

 

 

1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方向-专业方向2

Machine Learning Course Design

2021103020

智能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实验

2

2

 

 

 

 

 

 

 

 

 

2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绿色工业课程必修课程

utonomousExperimentofIntelligentGreenManufacturing Technolog

专业实践小计

13.5

13.5

0

0

0

0.5

1

4

2

2

2

2

0

 




2022105040

生产实习

4

4

 

 

 

 

 

 

 

 

4

 

 

 

Production Practice

2022107020

毕业实习

2

4

 

 

 

 

 

 

 

 

 

 

2

 

Graduation Practice

2022108120

毕业设计

12

12

 

 

 

 

 

 

 

 

 

 

12

 

Graduation Project

综合实践小计

18

20

 

 

 

0

0

0

0

0

4

0

14

 

短学期实践

2022106100

短学期实践

10

20

 

 

 

1

2

1

2

1

2

1

0

1周对应0.5学分

Short Term Practice

短学期实践小计

10

20

 

 

 

1

2

1

2

1

2

1

0

 

创新实践

 

 

5

 

 

 

 

 

 

 

 

 

 

 

 

开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学术研究和技能培训等活动

创新实践小计

5

 

 

 

 

 

 

 

 

 

 

 

 

 

实践教学总计

44.5

57.5

 

 

 

 

 

 

 

 

 

 

 

 

 

 


附件2: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转换办法

 

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转换办法(2020级暂行)

 

为全面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落实创新创业素质学分认定,倡导“五一”工程(即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个电子设计作品、一个应用程序、一个专利申请、一篇科技论文和一个学科竞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鼓励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原则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是指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以及已申请结业但在最长学习年限内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通过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学生申请认定的所有项目必须为在读期间取得。

二、认定范围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范围包括: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科技成果、技能证书、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培训等。

(一)学科竞赛: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以学校年度竞赛指南为准),以及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文化艺术、体育类比赛。

(二)科研训练: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大学生“菁英”团队立项、学生参与专业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等。

(三)科研成果:包括学生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美术及艺术设计作品,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四)技能证书:指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等。

(五)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培训:指学生自主创业,依法注册公司等实践活动,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创新创业讲座和培训、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等。

三、认定标准

(一)学科竞赛。学科竞赛项目级别以当年度《湖北工业大学学科竞赛指南》为准,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1 学科竞赛类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类别

项目内容及等级

学分值/

排名第1

排名2-5

A+类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8

4

二等奖

6

3

三等奖

4

2

省级

一等奖

3.5

1.8

二等奖

3

1.5

三等奖

2

1

校级

一等奖

1.5

0.75

二等奖

1.2

0.6

三等奖

1

0.5

参与但未获奖(完赛)

数模竞赛(国内),人均0.4学分/项;互联网+、挑战杯,负责人0.45学分/项,成员0.3学分/

A类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7

3

二等奖

5

2

三等奖

3.5

1.8

省级

一等奖

3

1.5

二等奖

2.5

1

三等奖

1.5

0.75

校级

一等奖

1.5

0.75

二等奖

1.2

0.6

三等奖

1

0.5

参与但未获奖(完赛)

大学生电赛、智能汽车大赛,人均0.4学分/项;节能减排等负责人制赛事,负责人0.45学分/项,成员0.3学分/

B+类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6

3

二等奖

4.5

2

三等奖

3.5

1.7

省级

一等奖

3

1.5

二等奖

2.5

1

三等奖

1.5

0.75

校级

一等奖

1.2

0.6

二等奖

1.0

0.5

三等奖

0.8

0.4

参与但未获奖(完赛)

西门子杯、欧姆龙杯,人均0.4学分/人项;其它负责人赛制,负责人0.4学分/项,成员0.25学分/人项

B类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5

2.5

二等奖

3

1.5

三等奖

1.5

0.75

省级

一等奖

2

1

二等奖

1.5

0.75

三等奖

1.2

0.6

校级

一等奖

1

0.5

二等奖

0.6

0.3

三等奖

0.4

0.2

参与但未获奖(完赛)

单人竞赛和团队竞技赛,0.4学分/人项;其它负责人赛制,负责人0.4学分/项,成员0.25学分/

C类、D类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2

1

二等奖

1

0.5

三等奖

0.8

0.4

省级

一等奖

0.7

0.35

二等奖

0.6

0.3

三等奖

0.4

0.2

校级

一等奖

0.3

0.15

二等奖

0.2

0.1

三等奖

0.1

0.05

参与但未获奖(完赛)

0.2学分/人项

说明:

[1] 参与竞赛但未获奖认定学分累计不超过2

[2] 竞赛前五名按照以上分数统计,前五名之后的成员按照负责人得分的1/10计算;

[3] 获奖分数与参赛分数累加;

[4] 数模竞赛、大学生电赛、智能汽车大赛、西门子杯、欧姆龙杯等五项赛事仅认可三名队员,队员获奖分数相同,按上表中排名第一分数认定;

[5] 含团队与个人赛的竞赛,不包括在团体赛的个人获奖按团体赛获奖等级积分的一半计算;同一项目按最高级别计分,不累加;属于《学科竞赛指南项目》由教务处认定;体育、艺术类比赛学分由主办部门认定、教务处实践科核定。

[6] 其它未在《本办法》中规定之事宜由学院教授委员会决定。

(二)科研训练。科研训练类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大学生“菁英”团队立项、学生参与专业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社团等。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分认定标准

类别

项目内容及等级

获批学分值

负责人

排名2-5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家级)完成立项申报、实验研究、结题等全过程且项目结题通过验收

2

1

(省级)完成立项申报、实验研究、结题等全过程且项目结题通过验收

1.5

0.75

(校级)完成立项申报、实验研究、结题等全过程且项目结题通过验收

1

0.5

结题,负责人得2学分,团队成员得1学分

参与专业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参与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能在项目责任书中体现

0.5学分

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大学生“菁英”团队立项

2

1

说明:第一类由教务处认定,第二类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第三类由团委认定。

(三)科研成果类

3 科研成果类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项目

等级

学分值/

负责人(第一作者)

排名2

排名3-5

科技成果奖

国家级

一等奖

10

5

3

二等奖

8

4

2

三等奖

6

3

2

省级

一等奖

6

3

2

二等奖

5

3

1.5

三等奖

4

2

1

学术论文

SCISSCIA&HCI(人文艺术)论文

5

3

0.6

EICSSCI

4

2

0.6

中文核心期刊

3

1

0.3

一般期刊

1

0.5

0.1

学术论文第一单位需为湖北工业大学

文学作品、美术及艺术设计作品

出版文学作品

3

/

/

出版美术及艺术设计作品

3

2

0.6

出版音乐、微电影等作品

3

2

0.6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授权(申请计一半)

6

3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计一半)

2

1

/

软件著作权

1

0.5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1.5

0.75

/

说明:科研成果类创新创业学分主要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团委负责项目由团委认定;成果类学分与所属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学分不重复认定;专利仅认定一作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成果。

(四)技能证书类

4 技能证书类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项目

项目内容及等级

学分值/

计算机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

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

1

注册执业资格

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证书

3

国家职业资格

获高级证书及以上

3

获中级证书及以下

1

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级乙等及以上

2

成人类艺术类考级

六级及以上

2

说明:成人类艺术类考级由团委认定,其它技能证书类创新创业学分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

(五)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培训类

5 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培训类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类别

标准

学分值/

认定标准及部门

创业实践

自主创办企业注册并顺利运营,需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法人

2

就业创业学院

创始团队

1

创业孵化

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并完成企业注册,需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法人

3

就业创业学院

创始团队

2

创业项目

资助

获得省、市创业项目资助

法人

4

就业创业学院

创始团队

3

创业培训

参加经学校认可和发布的创业类培训,并取得结业或合格证书

2

就业创业学院

学术会议

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1

 

说明:学术会议学分由团委认定,其他由创业学院认定。

四、认定基本规则

1.学生在校期间同一项目只记最高创新创业学分分值,得分不得累加;每位学生不同项目的学分之和记为其最终的创新创业学分

2.学分认定内容涉及到署名单位的,第一署名单位均要求为“湖北工业大学”

3.成果第一署名非学生本人的,其第一署名人需为其校内指导教师或经学校备案的创新创业导师。

4. 学分认定需提供齐全证明材料,材料不符合要求不予认定。

四、认定程序

(一)教务处负责的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学分认定在“赛链”信息化平台上进行申报,由教务处实践科审核;每年4月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分申报

(二)对于参与学科竞赛、大创项目所获学分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第8学期4月,学生填写《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补充申请表》,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复印件,以班为单位报送所属学院教学办,由学院、创业学院、团委依次负责认定。

(三)经认定后的创新创业学分,由教务处统一核算。

五、记载、转换与使用

1.创新创业学分记入学生培养方案总学分;

2.学生毕业需达到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5学分创新创业学分

六、其他

1.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相应创新创业学分,并对相关责任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解释。